延世大學政治外交系教授文正仁結束一年假期,從近日開始上班。文正仁在中國北京大學度過了半年時間,他將自己與在那裡見到的21位中國國際政治學家間的談話整理成了一本書,書名是《探討中國的未來》(意譯),副標題是“和中國學者激情討論”。出版這本書的三星經濟研究所在該書封面上寫出“顛覆對中國偏見的真誠訪談”、“中國並不像我們以為的那樣”等宣傳字句。

記者在看到這本書後不禁思考“原來中國人和韓國人眼中的世界是如此的不同”。例如,對於北韓國防委員長金正日死後是否會發生劇變,文正仁見到的中國學者持否定看法,與韓國人有所不同。對於中國軍隊是否會進駐北韓以穩定劇變事態,也持否定看法。北京大學韓半島研究中心副主任金景一表示,中國從未因介入韓半島問題而獲益。韓國國內有人認為,北韓經濟受到中國的巨大影響,事實上已成為中國的“東北四省”之一。就此,中國共產黨中央黨校教授張璉瑰表示:“北韓人接受中國的幫助,同時又在罵中國。”於是記者決定拜訪文正仁,親自聽聽他與中國學者見面的情況。在颱風“圓規”襲擊首都地區後的9月2日,記者在首爾新村延世大學校園研究室見到了文正仁。可能是因為秋季學期剛開學兩天,學校里很喧鬧雜亂。文正仁說:“書在8月16日出版,已經印刷3個版次。”
問:韓國人對中國的偏見是什麼?
“韓國人的視線還停留在上世紀90年代的中國,以為韓國比中國富有、比中國更有影響力,以為中國是發展中國家,中國落後於韓國。這都是錯誤的。在學術上也是如此,國際政治學並不認為韓國領先。一些人以為只要韓國與美國親密,就能擺佈中國,但那也是錯誤的想法。中國並不因為是共產黨一黨“獨裁”而沒有言論自由,學者們也並不只是為政府和共產黨代言。韓國人對中國的偏見太多了。韓國人通過美國人寫的書了解中國人,但這並不客觀。”
問:東北工程引發兩國矛盾,天安艦沉沒事件導致矛盾爆發。您認為,中國的內心想法是什麼?
“2004年我擔任東北亞時代委員會委員長時,中國的東北工程引發了高句麗歷史扭曲之爭。我覺得這並不是中國共產黨中央有體系地製造的問題。對我們來說,重要的是韓中共同管理歷史遺產。最好是平靜地處理,但我們率先將問題爭論化。隨?韓國國內媒體大肆報導,我們的民族主義情緒被激發:明明是我們的,中國憑什麼隨意彎曲。對此,中國網民則反駁說‘這屬於我們的’,由此,事情越鬧越大。近來中國共產黨也對本國網民很敏感。”
問:中國對此持有何種立場?
“中國的政策是‘一史兩用’,即,將同一段歷史分為兩個。而我們則主張‘一史一用’。我們批判中國通過東北工程將高句麗史編入中國曆史。對於東北工程,大多數中國學者並不在意。我們的學界也應冷靜。對於東北工程,韓國的歷史學家們應更加坦誠。畢竟現在是中國領土,我們應該慎重。到滿洲通溝去說‘這是我們的領土’,那裡的人怎麼可能高興?”
問:我們該如何解開與中國間的矛盾?
“圍繞天安艦事件出現矛盾是由於兩國間不同的思考方式,並沒有使韓中關係惡化。談論韓美同盟沒什麼不好,但金大中政府時期韓中關係良好,盧武鉉政府時期曾發生東北工程問題,但兩國關係也很不錯。李明博政府提出所謂的‘價值同盟’,但這並不是針對中國。中國認為‘這不合適,難道只有美國的價值是真正的價值嗎?’,質疑說‘在中國賺錢,卻和美國建立同盟,那麼不要和我們做生意了。’目前韓中貿易額已超過韓美、韓日貿易額之和。中國遠比我們想象的多元化,對我們的分析遠比我們對中國的了解深刻。在我們的社會也有多重視角和看法,通過這些,對中國的看法也應得到過濾,但現在做得並不好。”
問:兩國就六方會談重啟問題也存在分歧
“中國對韓國對六方會談的態度也表示批判。中國認為,自己作為六方會談主席國耗費財力和人力進行了投資,而韓國政府卻要搞砸,自從李明博政府上台,韓國就極不合作。中國認為六方會談就是為了促成美國與北韓的雙邊接觸,而韓國卻站在美國和中國之間企圖行使主導權。難道中國要為他人做嫁衣裳嗎?六方會談是國家主席胡錦濤的主要外交‘作品’,但韓國卻搞不清狀況。此外,由於韓劇總是貶低中國,民眾對韓國會比較排斥,產生反韓情緒。”
■ 更多新聞請看朝鮮日報
文章來源: 朝鮮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