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1日 星期一

陳?:私募基金只想套利 沒人歡迎


〔記者陳梅英/台北報導〕私募基金爭議大,行政院副院長陳?昨指出,台灣政府歡迎那些帶錢也帶技術(生產及管理技術)來的私募基金,這樣才能提升企業價值,「如果只單純帶錢來,簡單包裝就想出售獲利的私募基金,沒有國家會歡迎。」



陳?上午出席「兩岸併購與私募股權高峰論壇」致詞表示,私募基金在早期被認為是「禿鷹」,這些年來,私募基金在全球作法一直在改變,角色出現不同定位,市場上也期待私募基金能帶來一些管理的技術,不光只有資金,這才是私募基金的價值。

他並提到上週在「金融時報」就看到五則與併購相關的消息,包括印度一家與日商合資的摩托車製造商,因股東有意見,日系股東退出,由私募基金接手,交易金額約二十億美元。

陳?引述該報導,亞洲今年上半年購併案規模約一百一十億美元,是去年同期的三倍;以印度為例,預估今年類似案件就有八十一個。

另一個例子是瑞士,雖然併購交易金額未定,但光是相關貸款的財務安排,牽涉規模就有二十五.二億美元,為兩年來最大,希望參與的金融機構,從二家增加至四家。

他指出,這兩則新聞可以看出,亞洲購併案大幅成長,歐洲金融機構參與購併財務規劃的意願也增加。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副理事長、也是匯宏顧問公司董事長楊子江說,台灣對於私募基金戒慎恐懼其來有自,要改變政府態度需要努力,包括要更注意小股東權益保護,並且適當資訊揭露。

他舉例,多年前萬泰銀行就被私募基金高價收購,讓一堆搭便車的散戶慘遭套牢,但該私募基金其實早就簽好附帶條件,幾個月後以原價全部賣回去,這些資訊卻沒被揭露,私募基金惡名則已傳遍。

文章來源: 自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