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6日 星期三

「兩岸經濟協議」揭開互動新頁


兩岸制度化協商管道運作愈趨成熟,海基海協兩會迄今舉行五次會談,簽署十四項協議。上月底簽署的「兩岸經濟協議」,是兩岸經貿關係重要里程碑,亦是面向區域經濟整合與全球化發展趨勢關鍵進程。    一、相關情況  1.六月廿九日,海基海協兩會在重慶舉行第五次江陳峰會,雙方簽署「兩岸經濟協議」(ECFA)、兩岸智慧財產權協議,並討論新一輪兩會會談的議題規劃,以及會務合作事宜。  根據「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雙方同意在協議生效後六個月內開始實施貨物貿易早期收穫計畫,將成立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負責處理與協議相關事宜,包括:完成為落實協議目標所必需的磋商、監督並評估協議的執行、解釋協議的規定、通報重要經貿信息、解決任何關於協議解釋、實施和適用的爭端。  在兩岸智慧財產權協議方面,雙方同意為促進兩岸著作權貿易,建立著作權認證合作機制,並就建立圖書、軟體等其他作品、製品認證制度交換意見。雙方同意建立執法協處機制,依各自規定妥善處理知識產權保護事宜。  本次會談還論及下一輪峰會協商議題,包括:兩岸醫藥衛生合作議題並簽署協議,逐步開展兩岸文化教育科技衛生交流;ECFA生效後,展開兩岸投資保護協議協商。另外,決定兩會商簽協議之後不再安排參訪活動,相關參訪活動通過年度交流活動安排。   2.大陸國台辦主任王毅上月廿九日在重慶會見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時表示,區域經濟一體化潮流不可逆轉,對兩岸來說,最好的辦法就是攜手共同應對。ECFA的簽署,有助於雙方找到兩岸經濟與區域經濟合作相銜接的可行途徑,並在此過程中為台灣經濟開闢新的發展空間。   王毅上月卅日接受台灣媒體專訪時說,台灣如和外國簽署FTA,涉及台灣國際空間問題,有一定敏感性和複雜性。針對台灣出於經濟發展需要,希望跟其他經濟體簽署經濟協議,王毅表示理解;他認為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並保持良性互動,不斷增進互信過程下,一定可以找到切實可行解決之道,他以「合情合理對待,務實妥善處理」兩句話,表達對台灣與他國簽訂FTA的態度。大陸商務部副部長姜增偉上月卅日也表示,在不違反九二共識,台灣與其他國家商簽自由貿易協定(FTA),可以做合情合理安排。   3.本月一日,馬總統舉行「台灣新契機,亞洲新時代─關鍵時刻,正確選擇」中外記者會,親自說明簽訂ECFA。他認為簽署ECFA,可讓台灣跨出三大步:台灣突破經濟孤立,兩岸經貿走向互惠合作,加速亞洲區域經濟整合;對台灣、兩岸、亞太與世界都有重要意義。



 馬總統說,簽署ECFA,是將台灣經濟裝上翅膀,有機會振翅高飛。ECFA也許是個維他命,但不是萬靈丹,台灣必須爭取時間轉骨,相信有了ECFA,台灣會跑得更快。  馬總統強調,ECFA是對等、互惠,在「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原則下簽署,完全沒有損害國家主權與台灣尊嚴。ECFA不是只為大企業而簽署,也照顧到廣大產業,估計有2.3萬多家中小企業、42萬多名勞工受惠、台灣18項農產品納入早收清單。

 簽署ECFA之後,馬總統表示還要與貿易夥伴洽簽自由貿易協定或經濟合作協定;從大陸方面最近一些表態來看,這個問題應該是有機會的。    二、情況研析   1.回顧協商過程,ECFA可謂是兩岸迄今涵蓋議題最廣、協商時間最久、牽涉相關單位最多的一項協議。過去兩會簽署的協議大都符合雙方共同利益,除極個別議題(如兩岸租稅協議)外,協商過程均稱平順,惟ECFA協商則是幾經波折,兩會代表在早收清單項目協商時,均有為有守、各有堅持,以致直到上月中旬,態勢仍未明朗。  所幸雙方高層本著相互理解、著眼長遠、顧全大局,終能妥善務實地解決彼此歧異,讓簽署ECFA順利如期完成。經由ECFA的簽署,構建了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平台,有助消除貿易和投資障礙,增進雙方貿易與投資關係,兩岸經濟關係邁入新階段。同時更展現兩岸協商絕非零和遊戲,進而更確立兩岸邁入互信協商的新時代。   2.ECFA簽署,大陸同意對台灣的早期收穫產品清單539項,台灣對大陸的早收清單267項,根據兩岸關稅減讓,我方估計,一來一往台灣將減少支付 261億美元關稅給大陸;此外還可淨增加6萬多個就業機會。   歐洲議會多位議員肯定ECFA不但有利於兩岸關係,也有助於台灣與歐盟簽署經貿協定。歐盟方面亦表示,兩岸關係提升,歐盟可討論與台灣的自由貿易協定及其他貿易提升措施;   身為世界貿易組織(WTO)會員,台灣當然有權與所有會員進行FTA協商,由大陸主管官員的最新說法來看,過去存在的諸多障礙,未來可望減緩。事實上,由ECFA順利簽署,證明兩岸是有智慧和能力透過協商解決問題;正如王毅所說,只要兩岸保持良性互動、不斷增進互信,對於台灣與其他國家商簽FTA,相信一定可以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之道。   3.兩會正式簽署ECFA,國際反應相當正面。美國國務院代理副發言人杜蓋德(Gordon Duguid)指出,兩岸兩會簽定ECFA,代表中國大陸與台灣持續強化對話交流,美國對此表示歡迎。歐盟最高外交代表艾希頓(Catherine Ashton)對台灣與中國大陸簽署ECFA亦表示歡迎,並稱讚台海兩岸致力尋求務實的解決方案,以及和平發展關係。   在亞洲,日本外務省發言人對台灣和中國大陸簽署ECFA,表達歡迎之意。新加坡外交部也發表聲明表示歡迎,並認為有助促進區域經濟整合。   在台灣主流民意支持及國際輿論肯定下,惟獨綠營唱衰。反對黨逕稱「反對一中市場」,指ECFA的利益是集中在少數人手上、貧富差距擴大、台灣經濟命脈鎖進「中國」框架、是香港化開始云云,其認知顯然與國際普遍看法,背道而馳,純屬惡意政治操作。   簽署ECFA,是兩岸關係互動中的歷史性里程碑,誠如馬總統所說,這是一個互利的協議;除了能讓兩岸經貿活動更為制度化外,還可促進台灣經濟進一步國際化,避免被邊緣化;簽署ECFA,絕對是「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

 來源:國民黨中央政策會大陸情勢雙週報1578期

【中央網路報】

文章來源: 中央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