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2日 星期二

台版銀行壓力測試啟動 金管會:和歐美目的不同


歐洲之前完成金融機構壓力測試,91家金融機構有7家沒有過關,至於台灣對金融機構的壓力測試也在近日啟動。金管會今天(29日)強調,台版壓力測試,和歐美目的不同,主要是提升銀行的風險意識,也不是因為擔憂台灣房價反轉的風險。



金管會指出,只要是執行巴塞爾協定(BaselⅡ)和第二支柱(審慎監理原則)的國家,都得依照規範,辦理壓力測試;至於台灣的行庫,本來就會依照自家的營業特性、風險分布,定期辦理壓力測試。這次銀行的壓力測試,金管會提供相關指導原則,是為了提升銀行的風險管理意識。金管會法制組科長戴美英說:『(原音)是因為每家銀行發展狀況不同,有些銀行的資料庫不足,也不知道如何真正執行壓力測試,主要是因為要改善,要讓這個方法更精密一點,因此擬了作業規畫,讓大家參考。』

金管會也強調,台版壓力測試,和歐美的目的並不相同。戴美英說:『(原音)美國是因為國家進去注資(挹注資金),因此要算那家銀行的資本不夠,缺少多少,歐洲是因為其他國家對他們沒有信心,為了消除外界對他們的疑慮,主要是希望恢復市場的那一塊。』

這次進行的銀行壓力測試,範圍主要在信用和市場風險。金管會指出,信用風險主要是授信,本來就會牽涉房屋貸款,絕不是因為擔憂台灣房價反轉的風險,更沒有「打房」意味。

文章來源: 央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