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2日 星期二

台灣頂級人才 進軍對岸


工商時報【本報訊】



利明獻將出任花旗合資的廣發銀行長,就在中國最大外銀匯豐銀行,任命首位港籍中國行長的隔週,更是兩岸ECFA協商確定以來,最重要台灣金融業西進中國的指標。

利明獻畢業自台大經濟系,3度進出花旗銀行,曾是花旗最強的外匯交易員、財務長,更是花旗在台灣海賺的操盤手,每年匯回美國花旗總部近百億元的獲利,當花旗在美國面臨金融海嘯最慘烈的打擊時,他卻有能力為花旗在台灣成立獨資子行,把大中華佈局作到綿密不漏。

花旗(台灣)銀行成立之後,利明獻一度鍾情於投行業務與私募股權事業,出發點,是搭上兩岸融合的大中華資本市場,看好兩岸三地金融運作效能提升,已在台灣獲得最大消金外銀地位的花旗,應在國際金融業務更加緊腳步。

然而金融海嘯造成金融主管機關的保守心態,讓花旗銀行的消金創新產品愈來愈難以發展,舉例說,花旗台灣子行成立後,因業務受限,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隨即縮減,單季餘額減少5兆多元,規模一季之間萎縮 8.31%,利明獻早預知有此結果,提早1年邀約花旗環球固定收益指數部門,打破20年的不言之約,首度在台灣成立亞洲中心。此策略的目的,除持續提升台灣在花旗集團的角色,同時也是利明獻最在意的事:培養台灣專業人才。

從廣發行前進中國金融市場,利明獻的友人認為,應是第一步,募資市場才是他更想做的事情,未來在廣發行行長的職位,為現有消金業務發揮綜效,對他將是複製台灣成功經驗,但對廣發行未來要進行的坐大中國,包括持續增資、上市等,更是利明獻能發揮才華所在。

對於央行和金管會的互動,利明獻總說,「花旗在台灣的壯大,是台灣有很好的併購機會與環境,在總行發展美國以外市場的策略下,才能達成。」事實上,台灣央行持有的龐大外匯存底,也確實讓花旗飽賺管理費用,促成花旗台灣在花旗集團的最佳獲利前5名。

利明獻把台灣突顯於國際金融集團,也以自己的智慧才能與豐富經驗,為外銀在台贏得面子和裡子,如今西進中國金融市場,將為台灣的金融頂尖人才,在中國土地上發揮專長。誰說台灣金融業西進中國,只能靠資金砸錢?像利明獻這般的人才,已為台灣金融業的後ECFA時代打響第一炮。(陳碧芬)

文章來源: 中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