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6日 星期三

以兩岸特色處理兩岸關係


第六次海基、海協兩會領導人會談順利於台北舉行完畢,除了簽署兩岸醫療衛生合作協議外,還就繼續協商兩岸投資保障協議達成共識,後一共識中提到「體現兩岸特色」,這應該是兩岸協商及簽署協議的重要精神,否則不足以成事。



 但是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卻批評說,這種措辭是「自動放棄國際規範的保衛傘,也是自我矮化」。人們都了解民進黨動輒搬出國際一詞來置於兩岸之間,企圖藉以貶低國民黨以「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來處理兩岸關係的作法。

 事實上,民進黨的主張從來沒有實現過,而且在實務上也無法運用。以兩岸直航來說,就再清楚也不過了。國民黨於兩年半前執政後,兩岸先實施周末包機,再實施平日包機,終於形成了正常航班,目前每周共有三百七十個航班,兩岸的航空公司各半,對於兩岸人民的往來,尤其台灣民眾往返兩岸,至為方便。而包機的實施,就是不折不扣的兩岸特色。

 首先,包機不涉及航權的協商,只有航班和航路的問題,雙方也就沒有主權爭議,否則就飛不了。其欠,這種包機直航對兩岸各自來說,是國內航線呢?還是國際航線?按照民進黨所謂「一邊一國」的立場,當然不是國內航線,而應該是國際航線,但是,大陸拒絕定位為國際航線,那就不可能有包機直航了。

 國民黨也不會接受國內航線,亦即不是大陸角度的國內航線,而大陸同樣不會接受台灣角度的國內航線,大陸又拒定位為國際航線。於是雙方共同找出的解決之道就是「兩岸航線」,也就是非國內亦非國際的特殊航線,此即兩岸特色,完全沒有誰被矮化的問題。

 其實,兩岸協商管道的海基、海協兩會,本身就是兩岸特色。由兩岸當局各自授權給民間性質的兩會進行協商,解決了兩岸當局無法互相承認的問題。同樣地,所有協議也都是本著兩岸特色。蔡英文在民進黨八年執政期間,一直都是當權派,如果她不從那八年失敗的經驗及國民黨成功推動兩岸協商而得到啟示,只會針對「兩岸特色」冷言冷語,選民就不會相信民進黨有維持兩岸協商的能力。

【中央網路報】

文章來源: 中央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